木子网站

对未来工作生活的期望

未来工作的预期技能需求有哪些?

大家好,经常有小伙伴在后台说 

为什么最近收不到发现报告商业局的推文了

那是因为微信改了推送机制,不星标很难看到 

所以一定要记得星标 ★

一旦错过,我们就失联了/(ㄒoㄒ)/~~

今天所掌握的技能到了明天可能会变得无关紧要。在当下,保持变化,不断学习新技能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

——Skills Future

疫情之下,许多人的工作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有的飞行员被迫转行做起了打蜡师,有的空姐转行做起了冠病检测员,有的人被公司裁员做起了网约车司机,还有的每天在家里厨房研究食谱,靠着卖糕点成功创业。

全球局势每天都在变化,今天所掌握的技能,到了明天可能会变得无关紧要。保持变化,不断学习新技能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

据新加坡精深技能发展局(SkillsFuture Singapore,简称SSG)正式发布《未来经济技能需求报告》(Skills Demand for the Future Economy Report)。

这是报告的第二份,主要分析解读行业发展,职业技能需求,以便大家能够更好地规划自身职业技能发展。虽然是新加坡的报告,但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参考借鉴意义。

今日荐读报告

1

报告摘要

数据显示,年龄介于40到59岁的工作人士占了本地居民劳动队伍的一半。

这些中年员工的工作主要分为五个类别,包括营运与行政、人力资源、金融与会计、工程与科技等。

报告指出,随着一些类别的工作进行转型和重新设计,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职员应该与时并进,考虑提升技能或学习新技能。

不断学习新技能避免被淘汰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许多人被迫转行。特别是航空业和旅游业,长时间没有收入让他们不得不去学习新的技能,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新加坡就有一名飞行员,因为在疫情的时候选择跳槽而丢了工作。为了维持生计,他竟然改行做了汽车打蜡师傅。

有些空姐也熬不过疫情期间的低收入而辞职。因为新加坡医疗人员短缺,一些空姐就直接就地转业,在经过基础的培训后,当起了冠病检测员。

还有的本地妈妈们,因为被公司裁员,就每天在家里研究食谱,学烘焙,做糕点,没想到也能做出自己的一片天。

甚至连人称“铁饭碗”的公务员,在疫情的影响下也少拿了许多分红。

疫情让世界产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许多之前吃香的职业与技能,在疫情面前都变得毫无用武之地。然而这仅仅是因为疫情嘛?

其实远在疫情之前,这种现象就已经初露端倪了。

例如,传统的服装业,就算在疫情之前,大家也都选择从淘宝、京东、Shopee等网站网购。

对于想卖衣服的人来说,你去学推销还不如去学一学怎么做好一个淘宝网页。不能跟上这个世界的步伐,你就注定会被淘汰。

由此可见,没有永远吃香的职业,只有不断学习的打工人。

未来非常吃香的三大行业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所发表的一份报告里显示,在2022年,全世界接近1/3的就业机会都来自数字经济领域。

在之后的3-5年里,“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与“护理经济”这三个领域会比较吃香。

所谓的数字经济就是把信息和商务活动都数字化的经济系统。通俗易懂得说:就是通过研究大数据给企业带来新的商机。

2

报告部分内容预览

对未来工作生活的期望

参考报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对未来的工作生活都很安心”

图为司机在货拉拉司机之家茶歇交流。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在深圳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货拉拉2023年“全民就业季”启动仪式上,货车司机聂菊生作为发言代表动情地说,“在这座城市,我有份工,有钱赚,能够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作为流动党员,我重新找到了党组织,对未来的工作生活都很安心。我坚信向前看一定更好!”

聂菊生是众多货拉拉司机中的普通一员,1995年自部队退伍后来深,已在深圳生活了20多年。从2018年开始,他开始跑货拉拉做一名货车司机,一做就是6年。6年的行车路程,他兢兢业业工作,从一名“生手”,成长为一名有驾驶技术专业、拉货搬货能力过硬的货车司机,在2022年被评为深圳“十大魅力司机”。

更让他开心的是,随着2021年货拉拉成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这名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成为了一位基层党支部书记,这让他倍感光荣。聂菊生坦言,对现在的工作相当满意,“时间灵活,能兼顾工作和生活,尤其重新参加党组织生活后,更有一种归属感。”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让更多优秀人才安心留在平台发展,推动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货拉拉推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近年来,货拉拉对平台司机的权益保障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货拉拉出资成立司机关怀基金,帮扶平台上陷入困境的司机;2018年起连续5年举办“最具魅力司机”评选活动,提高司机职业荣誉感等。

2021年底,在市委组织部、市委互联网企业工委的指导、支持下,货拉拉党委成立了21个司机流动党员党支部,建立以党组织为主渠道的司机诉求表达解决机制,精心打造货拉拉司机之家,开展免费体检、赋能大会、关心慰问等多种活动,党建工作成为公司闪亮的名片,平台对司机的吸引力凝聚力越来越强。货拉拉司机之家迄今已开展了数十场丰富多彩的培训和服务活动,覆盖司机近2000人次,越来越多的司机在司机之家注册成为平台会员,平台真正成为了司机心中的家。

(作者: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戴晓蓉)

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的期待!《老外讲故事·另眼观盛会》关注医疗、教育等领域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16个区区委宣传部和新民晚报社联合出品的《老外讲故事·另眼观盛会》百集融媒体产品已经上线。第14-17集邀请了上海德达医院医师助理罗丝·布伦达·扎维德、上海九棵树爱乐乐团副团长奥列格、東禾九谷瀛禾食品分公司总经理石附健一、上海市西外外国语学校教师马修讲述他们对中共二十大的思考和感悟。详见↓

罗丝·布伦达·扎维德:携手并进,为中国高质量医疗服务尽一份力 

中文名:罗丝·布伦达·扎维德

国籍:乌干达

职业:上海德达医院医师助理

上海德达医院是一家以心血管疾病为重点,提供国际化标准、高品质医疗服务的综合性外资医院。2018年,来自乌干达的罗丝·布伦达·扎维德加入上海德达医院的大家庭,成为一名医生助理,主要从事门诊行政以及临床工作。她要帮助患者准备手术,与患者进行更加精细的沟通,以及作为患者与医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分布,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努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布伦达对此十分有感触,她说:“上海德达医院作为一家心血管专科医院,正在与一些慈善组织保持联系,比如和上海仁德基金会心连心专项基金合作,以及参与一些偏远地区幼儿早期筛查,希望和政府计划的行动携手并进,为达到中国高质量医疗服务尽一份力。” 

在德达医院工作的这几年,她也见证和参与了医院履行社会责任,以高水平、高质量、国际化的医疗技术与服务,让更多百姓享受到了高水平医疗机构带来的温暖。工作之外,布伦达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她喜欢看艺术展、健身,也喜欢聚会、吃中国的美食,尤其是面食,因此她调侃道自己是一个“饺子控”。 

布伦达对未来抱有无限美好的期待,她正努力融入上海这座温暖的城市并期待与之共同成长。

奥列格: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我对中国特别有信心

中文名:奥列格

国籍:乌克兰

职业:上海九棵树爱乐乐团副团长

乌克兰人奥列格出生于音乐家庭,1993年开始就在圣克鲁谢林什卡音乐学校学习长笛,先后在奥地利、德国、瑞士和乌克兰参与了近100场音乐会。2016年初移居昆明,担任昆明艺术学院长笛教授和艺术顾问。2022年上半年通过上海爱乐乐团招聘程序,担任爱乐乐团副团长。 

作为音乐家,奥列格的职业生涯丰富多彩,在几十个国家参与巡回演出使他对多国风土人情都略知一二,对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奥列格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12年,与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来此进行巡演。第一次来到中国,他便觉得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想和家人一起永远留在这里生活。来到上海后,奥列格一直工作居住在奉贤区。奥列格第一次来到奉贤是在一年前,他和昆明交响乐团一起来到奉贤的九棵树艺术中心,那天他们在这里有一场音乐会,就是因为这一次的相逢,他倾心于奉贤的自然生态,“上海竟然还有这么个地方,像一个自然之岛,我太喜欢了。” 

奉贤有着丰富的森林、绿地、湿地和农田等生态空间,在奉贤,奥列格生活得非常舒心:“在这样的地方工作和生活,真是一件可以让我获得很多信心和健康的事情,有大量的森林开放空间可以让市民共享,非常好。” 

“我的一生都围绕音乐,我非常希望将我的毕生所学带给奉贤,带给九棵树爱乐乐团。我希望可以帮助这个新生的乐团成长、尽快地发展建设起来,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交响乐团之一。” 

看了二十大报告之后,奥列格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他说:“我对中国特别有信心,相信在这里生活,肯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奥列格谈到了他在上海的感受,“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地的领导对文化以及艺术的发展特别重视,这对于我自己,对于艺术,都是一件非常值得振奋的事情。我人生的全部都是给了艺术给了音乐,所以对于我来说,能够找到合适的地方,找到志同道合且有趣的人来分享我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希望,用尽我的毕生所学来帮助到奉贤的发展。”

“能在中国工作和生活,我非常幸福。”

石附健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现代农业努力的方向

中文名:石附健一

国籍:日本

职业:東禾九谷瀛禾食品分公司总经理

2020年,石附健一来到上海,让他意外的是,不少中国的年轻人开始回归农田,从事农业种植工作。作为一名深耕大米种植多年的农业工作者,他非常愿意将自己掌握的技术传授给年轻人。在他眼里,有科技,有年轻人,有活力,这才是未来农业应有的样子。 

石附健一是一个常年在世界各地旅居的人,“常年奔波在外,不是旅行,是为了教更多的人种植好水稻。”在崇明竖新镇東禾九谷农场工作的这两年,石附健一深刻地感受到了東禾九谷种出好大米的决心,让他尤其感动的是,在这里能够看到有年轻人愿意从事农业。他也坦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我可以分享给所有人,但是种植优质大米的心需要所有同事们共同的努力。” 

石附健一说,看到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粮食安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这些振奋人心的关键词,给人们指明了现代农业努力的方向。 

中国在几千年的春种秋收中,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稻米文化,汉字中以“禾”和“米”作偏旁的文字就多达600多个,在日语里也经常可以看见汉字。石附健一说,“其实稻米文化是不分国界的,无论是中国人、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越南人,我们都是吃着大米长大的,所以我才想要种出高品质的大米,因为我希望大家吃下每一口米饭的时候都能感到幸福。” 

如今已是中国通的石附健一非常喜欢中国,他也非常热爱上海崇明这块土地,他说这里的环境和自己的家乡新泻县非常相似,他喜欢这里的环境,也喜欢这里的中国同事。虽然已是花甲之年,但他的脸上却充满着朝气,每天活跃在田地间的他正在悄悄地实现着梦想!

马修:中国正一步步走向教育强国,我非常感激能来到这里参与其中

中文名:马修

国籍:美国

职业:上海市西外外国语学校教师

来自美国的马修指挥着一支由多才多艺的学生们组成的乐队,用一曲动听的《我爱你中国》传递了自己的心声。“我喜欢中国音乐,我喜欢融入中国文化。”马修一直都对中国传统音乐情有独钟,二胡、琵琶、古筝等传统乐器都令他着迷。 

2019年,马修来到了上海松江,“松江是一个非常适合居住的地方”,他被松江的优美环境所打动。美味的食物、友好的市民、轻松的氛围……一切的一切都让他迅速爱上了这里。 

在来到松江之前,马修在美国好莱坞工作了近30年,主要为唱片公司和电影制片厂工作,和许多著名的艺术家一起巡演。退休后,马修无意间在一个网站看到了上海市西外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西外”)的信息,学校的教学理念让他十分欣赏。这也让马修想起了自己18岁时向一个导师作出的承诺,“我要把我学到的知识传给下一代年轻的音乐家、艺术家”。于是,热爱中国文化的他加入了上海市西外外国语学校,担任教师。 

党的二十大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马修看来,中国教育体系的现代化不仅已经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还推动了艺术的发展,有助于创造一个文化丰富而自信的社会。马修就是在这样高水平的教育氛围中,开设了艺术项目,以挖掘更多学生的艺术潜力,他结合自己的艺术经历,不断教育并感染着下一代。“我非常感激能来到中国,体验中国的发展,帮助教育变革,中国将成为世界一流的教育强国。”

科威特民众:“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本报驻埃及记者 周 輖

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建的科威特穆特拉住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穆特拉项目)近日向科方移交第一批建设工程。本次移交内容包含12177套住房的相关地块,约占项目整体工程量的70%,有效改善了科威特民众的居住条件。

为推动科威特城市化进程,解决民众住房困难问题,科威特在现有城市周边规划了一系列新城,其中包括位于杰赫拉省的穆特拉新城。穆特拉项目是穆特拉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7年4月开工,占地约30平方公里,包括8个社区的道路、变电站、灌溉主管网、供水管网、雨水收集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可解决40万居民的居住问题。穆特拉项目总经理何柏森表示,疫情防控期间,项目部筑起“安全防护墙”,在4000多名中外员工努力下,提前10天移交工程,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上的 “中国速度”。由科威特的住房福利署、公共工程部、水电部等多部门组成的“项目接收委员会”代表表示:“面对疫情挑战,中国企业诚信履约,实现了项目的提前移交。”

监理方代表伊萨姆说,穆特拉项目施工区域沙土下多为坚硬的岩石,地质条件复杂,土石方开挖难度大。施工团队引进先进技术,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科威特雨季期间单次下雨时间长、雨量大,极易导致城市内涝。项目在科威特首次引进雨水利用系统,收集的雨水回灌至地下,还可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短缺。科威特住房福利署质量工程师伊萨姆·贾柏尔表示:“中国企业为科威特居民营造了更加绿色环保、舒适安心的居住环境。”

“不久的将来,许多科威特民众将在这里建起他们的新家园。”科威特住房福利署代表法德勒在现场实地考察后说。居民艾哈迈德·萨巴赫表示:“这里很快还会建起学校、医院、购物商场等配套设施,将极大便利我们的生活。”萨巴赫目前居住在科威特城老街区,随着周边人口居住密度日益增大,加上家庭成员增多,原先的住房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穆特拉项目取得今天的成果十分不易。中国企业做了大量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法德勒表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进,中企参与了众多惠及科威特民生的工程项目,为当地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是科中不断深化务实合作的重要体现。”

(本报开罗电)

市民对未来工作生活信心度达到91.27%

记者2月9日从市统计局获悉,重庆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2021年度专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民对政府工作满意度达到90.11%,对自身工作生活状态满意度达到84.2%,对未来工作生活信心度达到91.27%。

“对政府工作满意度为近5年最佳,是此次民意调查结果的亮点之一。”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人士表示,超过九成的重庆市民对2021年政府工作感到满意,满意度较2019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因2020年受疫情影响,对政府及其他工作评价可比性不强,故不作比较),这表明随着重庆各项惠民措施落地落实,让市民切身感受到来自政府的关心和关怀,因此市民越来越认可政府各项工作。

“从调查来看,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满意度,农村居民的评价远高于城镇居民,这有迹可循。”该人士表示,在农村,由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让农村居民处理生活垃圾变得更加方便,环境卫生得到提升,农村居民参与度高、满意度高;而在城镇,由于生活垃圾推行分类处理,对居民处理生活垃圾的意识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加之部分生活小区对垃圾管控有欠缺,造成生活垃圾堆积在居民楼下,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全市城镇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仍任重道远。

值得关注的是,市民对教育环境满意度下降。其中,教师教学水平、入学方便程度、教学费用等是影响市民对教育环境满意度的重点因素,特别是学校教学整体实力和学生住家离学校的距离成为影响教育评价的最主要因素。

就业和物价是民生领域的重点。针对此次民意调查的结果,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当前处于经济转型升级阶段,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加剧了就业压力。同时,因为疫情反复,对服务业、旅游业等造成持续性冲击,导致用工需求波动较大。另外,物价上升,平均工资增速放缓,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市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记者 夏元)

发布于:2024-05-03 23:18:48